成本計算是一道復雜的數學題,計算中為了考慮周全,盡可能從工藝的角度出發。當拿到一張圖紙的時候,如果您是投資人、銷售員、采購員,最關心的是零件的價錢。下面全順將介紹如何計算鋁鍛控制臂毛坯的成本。

材料消耗的計算中要考慮輥鍛工藝和粗晶,是否應用輥鍛工藝直接影響了材料消耗。一種觀點認為應該盡可能使用輥鍛工藝來減少材料消耗;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能不用輥鍛生產的粗細均勻的零件,應盡量減少輥鍛工藝的使用。材料消耗絕對不是越少越好,無限的減少飛邊不利于控制粗晶。
一般認為,2~3kg左右的鋁鍛零件飛邊厚度是4mm,寬度30mm以上,在飛邊之外還有一些不規則廢料,推薦的平均飛邊體積是5mm厚40mm寬。如果不使用輥鍛工藝,應取零件的最大橫截面積計算棒料的直徑,棒料的長度取零件最長位置的80%。此外,材料消耗還要考慮下料時的鋸口和料頭料尾的損耗,例如已知鋸口寬度為3mm,料頭、料尾共去掉200mm,就可以計算一根棒料的成品率。
廢品費用是每個工序的廢品和檢測造成的材料浪費,在一個成熟的鍛造生產線,其成本最多只能占到0.5%。材料管理費包含材料的研發、采購、倉儲等相關費用,對新開發的材料的管理費用應該取值為3%,不需要新開發的材料其取值為2%。變形鋁的飛邊比重熔鋁有更高的回爐價值,推薦用95%的A00基價計算單價。
鍛件原材料成本核算的基本公式:擠壓棒原材料成本=(材料消耗×棒料單價-廢料單價×廢料重量)+廢品費用+材料管理費。如2.1kg的鍛件,材料消耗4.1kg,A00基價12.6元,棒料價格18元,原材料成本可計算為:(4.1×18-(4.1-2.1)×12.6×95%) ×1.05×1.02=53.4(元)。
工序成本:
周期時間是工業生產中生產力水平的標志,理論上設備越好,工藝水平越高,周期時間就越短,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越強,也容易得到客戶的信任。在鍛造行業,我們習慣上用秒為單位,計算中把秒轉換成小時。反復論證的周期時間,是以秒為單位精確到上料、加工、下料的每一個動作。以某鋁鍛控制臂工藝流程為例,把工序分解之后進行成本分析。
設備小時費率包含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。固定成本中,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需要用10年或其他折舊年限。鋁鍛多數工序都是熱加工,可變成本中的能源計算顯得尤為重要。工序成本=(設備費用+人工費用+模具分攤)+其他管理費,其中設備費用=設備小時費率×周期時間,人工費用=人工小時費率×周期時間。